ENG      

   

  • 策略洞察
  • 報告速讀:香港“再工業化”將迎來質變:工業服務業--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契機

報告速讀:《香港“再工業化”將迎來質變:工業服務業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契機》 

  

1. 中國企業與海外市場可能還隔著一個“香港”

亞太策略研究所在專項研究中發現,由於用工成本、土地成本、供應鏈可獲取性等,香港廠家主動回歸香港的意願非常低,“再工業化”不能完全指望“製造業回歸”,有一個做傳統印刷的企業家3年前他從印刷公司離職,帶領一個小團隊進行創業,從原國內服務商的海外事業拓展入手,全面接管了該公司一直頭痛的海外業務,包括香港、澳門、馬來西亞、緬甸、迪拜、加拿大等,并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專項產品與服務模式。中國製造業走向世界,最短缺的就是服務能力,而這個能力就在香港。可以說,中國製造業走向世界還隔著一個“香港”,這就是香港“再工業化”的一個機會:工業服務業。

2. WEF為什麼從工業革命4.0談競爭力?

從中美貿易戰可以看出,經濟體之間的額競爭力將回歸到工業基本面,農業是人類生存的基礎,服務業是是人類的消費模式,而工業則是兩者的連接器與放大器。在資源與人口都有限的情形下,工業將是整個經濟的核心發動機,這也是為什麼從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世界的高速發展都圍繞工業開展的原因。

香港特區政府組建 “創新及科技局”,喊出了“香港‘再工業化’”,但香港的“再工業化”不可能重溫上個世界70、80年代的工業繁榮,必須在香港服務能力、國際貿易中心、粵港澳大灣區、中國製造業發展等背景下來推動。

3. 大灣區規劃推出給香港工業帶來什麼機遇?

香港首間環保紗廠落成,從某種意義上,政府在鼓勵製造業的回歸,但在調研中發現98%不願意回來。在製造業回歸不能成為常態下,面向先進製造的現代服務業則可以成為香港的常態。相當於把香港放眼大灣區,“跳出香港來發展香港”,探索德國工業4.0的高端製造業與工業服務雙向發展與輸出的模式,憑藉其海外營商經驗,帶領大灣區的公司“走出去”。

4. 香港在“再工業化”將迎來什麼質變?

從現狀與未來定位看,很多人建議香港仿效新加坡推動外向型的工業,當然新加坡的成功有外向型工業有很大的功勞。但外向型企業往往容易受全球經濟的衝擊,臨近經濟的直接衝擊。所以香港可以不要限制自己來單純發展外向型工業,恰好大灣區的規劃是相關發展工業的最好契機。所以香港“再工業化”更應該是融合大灣區,創造新的先進製造業及完整的產業鏈,制定相關的發展標準和平臺,并為全球提供高質的自有產品和專業服務,發展全新的工業服務業。

從工業服務業角度看,香港不再是“中間人”,更應是驅動者,從研發創意、到生產經營,到服務輸出。一家超過50年歷史的貿易代理商發現,其已經從傳統的代理商,衍化成一家聯通上下游的供應鏈整合商。CEO指出,內地的開放給了我們機遇,我們可以進入內地市場的同時,也可以將內地優秀的產品帶向國外,但是內地的產品要進入海外,還是需要更多的服務,其一,我們來經營,可以給海外買家信心;其二,我們在提供產品同時,可以提供配套的服務,而且這個是無障礙的;其三,我們還配套相關的業務來完善他們的產品。

基於工業服務業的思路,香港將“中間人”轉化為工業“使能者”,成為粵港澳三地協同效應的引擎,因為它可以捕獲全球最先進的技術資訊、獲取全球消費者的需求,同時具有全球認可的企業經營經驗,確保消費者的信任。

報告全文請瀏覽:《香港“再工業化”將迎來質變:工業服務業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契機

Australia: +61 3 9015 4991

Singapore: +65 6850 5067

Hong Kong: +852 3970 1828

Email: cs@apifs.net

Asia Pacific Institute for Strategy (C) 2024

Powered by Wild Apricot Membership Softw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