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 策略洞察
  • 如何整合”供應鏈“運作社會企業?

如何整合“供應鏈”運作社會企業? 

商業致力於解決 “供”“需”問題而達成經濟目標,而政府更關注公共資源分配與社會管治等社會目標。社企則是融合社會目的和經濟目標,但“供需”依舊是企業的出發點。  

社企社會價值:“供應”與“需求”

香港政府的《社會企業現況研究報告》中指出,社企創造社會價值的過程劃分為生產/製造、銷售/交換、消費/使用和盈餘分配四個基本環節。調研發現,香港社企更多是從生產/製造,消費/使用兩個角度創造就業機會,支援弱勢社群等社會目的。

商業社會本質致力於解決 “供”“需”問題而達成經濟目標,而政府更關注公共資源分配與社會運作管治等社會目標,社企則是融合社會目的和經濟目標。畢竟社企是以商業運作手段以達成社會目的,它必須立足于生產供應與消費需求這兩個基本因素。若以“創造就業”為目的,社企出發點就是如何“讓利”與生產者;若以“支援弱勢社群”為己任,則社企除“讓利”弱勢生產者外,更需要“援助”弱勢消費者。

通過創新的科技服務社會當然是社企的最好方法之一,例如新型廁所Fresh Life Toilets服務肯亞貧民,NextDrop智慧調配印度自來水供應,luminAID 通過設計開發創新產品有效解決照明相關的社會問題等。但是從商業模式創新同樣也是社企的運作方法,例如從供應鏈整合上的Shokay,Revolution Foods,人民超市等。

從香港社企現狀報告可知,目前香港社企並未很好從整合供應鏈上運作,使得其有一定的局限性,第一是社會目標的局限性,更希望支援本土弱勢人群;第二是資源使用的局限性,更聚焦于本土的供應資源;第三是更局限于社企創造社會價值供應鏈的某些環節,而較少在垂直領域實現整合。

整合供應鏈:確保社企永續經營

經濟目標與社會目標達成平衡的社企才是良性的社會企業,才能永續經營。而從企業運作的價值鏈看,社企在為供應鏈某些環節提供“福利”的同時,必須有一方為其“買單”。我們總結社企運作眾多案例可知,當前社企從整合供應鏈上有以下三種模式。

- 供應鏈整合思路之一:為弱勢供應者打通消費市場,讓高市場回報供應者

2006年創辦的Shokay公司,專門利用犛牛纖維生產家用服飾、兒童服裝等。原材料犛牛絨從牧民手中直接收取,由農村女編織工手工編織方法製作;最終這些衣服、帽子和圍巾將會在全球超過100家以出售創意和公益產品的特色店鋪中售賣,甚至是高端時尚產品。牧民,農場女工的收入收益源自於產品消費者的支出,一方面公益性讓產品銷售有保障,此外Shokay甚至被視為高端時尚產品,由此其利潤與社會回報基礎相對厚實。

2007年成立的CraftNetwork為發展中國家的手工藝者直接對接發達國家的批發商、零售商、消費者。一方面幫助發展中國家手工者實現市場銷售,推動了當地就業,提高了收入水準;另一方面,其自身在2008年就盈利419,000美元。如此的例子還有不少,例如美國的Fair Trade Sports為供應者提供“成年人公平工資”,確保貧窮人群收入公平。

- 供應鏈整合思路之二:為弱勢需求者獲取優惠供應,讓低供應成本回報需求者

Revolution Foods始終以為每個孩子提供營養健康的膳食為使命,每天提供30萬份營養膳食分佈在25個城市的超過1000所學校,每份只有$3美元, 75%的營養膳食針對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其與Whole Foods等建立合作夥伴從而降低原料成本,並且採用中央廚房以及由公立學校的教師負責在學校內的餐食發放等降低供應成本。

全球第一個提供個人對個人(P2P) 線上小額貸款服務的非營利機構Kiva,通過貸款 ”授之以漁”消除貧困,而其運營資金來自放貸人自願捐款, 流動貸款在銀行期間的利息以及其它來自家族基金會或機構的捐款。Microfinance International Corp.則利用銀行工具為不富裕的拉丁美洲移民服務,提供匯款、兌現、小額貸款等服務,並傳遞他們構建理財知識,協助建立信用記錄,而公司則是通過不同的其他收入渠道獲取收益,例如機構手續費等。

- 供應鏈整合思路之三:為弱勢供需雙方搭建平台,讓低供應鏈成本平衡供需

倫敦的人民超市利用合作經營模式,基於互助互利的社會目標,共享及優化閒置資源,實現利益共贏。一方面它以對消費者和生產者公平合理的價格為當地社區提供物美價廉的食品;另一方面人民超市採用穩定的本土食品供應渠道,直達農戶,消除中間環節的成本支出,實現原料高價。人民超市本質是建立平台,讓供需雙方都參與到平台運作中,利用共享資源降低供應鏈成本。

為供應鏈供需雙方“謀福利”的社企還有日本的大地宅配,通過大地宅配公司,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建立起紐帶,農民棄用農藥、化學肥料種出來的“綠色蔬菜和大米”,消費者願意以合理的價格獲得。到2011年,大地宅配公司已發展成有2500個生產會員、9.1萬個消費會員、年營業額達150多億日元的龐大組織。

香港社企:勿忘初心,方得始終

從香港社會看來,社企是一盤生意,宗旨是要達致特定的社會目的,例如提供社會所需的服務或產品、為弱勢社羣創造就業和培訓機會、保護環境、運用本身賺取的利潤資助轄下的其他社會服務等。

這是香港社企的初心,而香港的社會企業家應該把自身格局放大到整個香港、整個社會。在當今全球化的社會,只要不忘初心,香港社企把全球各地更多資源整合到社會價值創造的供應鏈上,一定能成為香港經濟及管治的強力補充。

Australia: +61 3 9015 4991

Singapore: +65 6850 5067

Hong Kong: +852 3970 1828

Email: cs@apifs.net

Asia Pacific Institute for Strategy (C) 2024

Powered by Wild Apricot Membership Softw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