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      

   

評估人工智能在生成商業相關內容的表現:與澳門英國商會的工作坊

人與機器之間合作的新時代正在到來。而不是取代人類工人,AI可以被視為加速和促進某些任務的補充。組織應該策略性地將AI整合到他們的工作流程中,以利用其在自動化例行和數據密集型活動中的優勢,同時保留人類對需要卓越質量或創新的任務的創造性和判斷。

 

專家警告英國商會會員不要過度依賴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 (AI) 是當今的熱門話題,各種規模的公司都在探索如何最好地利用它。但企業切不可將其視爲萬能藥。AI從“你的數據、行爲[和]感覺”中學習。但“實際上,它永遠無法理解你。”

 

策略規劃顧問報告:面對變化的地緣政治動態

在中美之間的變化地緣政治為在新加坡營運的企業帶來了挑戰和機會。與105位首席執行官的最近會議中,回應突顯了這些地緣政治變化對即將到來的策略決策的各種看法。此報告旨在綜合這些觀點,並為首席執行官提供一個指南,以制定靈活、積極的策略,導航這地緣政治景觀。

 

回顧"2024年戰略計劃晚宴"

隨著我們繼續穿越2023年,了解不斷變化的商業格局並保持領先地位對任何組織都至關重要。憑著這種精神,我們於昨晚 - 2023年9月27日舉行了 - 2024年戰略計劃晚宴。透過熱烈的討論和深入的對話,提供了豐富的知識、經驗和共同的願望,闡明了組織在 2024 年可能採取的戰略方向。

 

APIFS成功舉辦 “領袖圓桌會議” 聚焦2024年戰略規劃

備受矚目的“領袖圓桌會議”活動於2023年8月24日在新加坡喜來登大廈舉行。此次活動匯聚了來自不同行業的100名受人尊敬的首席執行官,討論並分享有關2024年戰略規劃的見解。此次活動的參與者名單多種多樣,包括從 1Rwave等科技初創公司到 Mitsubishi Electric Asia等老牌公司等。

 

總裁圓桌報告:《2024年戰略規劃》

與 2019 年相比,香港高管對 2023 年政治和經濟氣候的整體情緒偏負面。然而,2024 年的前景更加光明,表明復蘇和增長即將到來。雖然市場趨勢看起來積極,但內部評估表明公司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特別是在技術創新和組織準備方面。

 

[亞洲CEO論壇] 人工智能時代領導力在吉隆坡Majestic酒店舉行

此次的主題為“AI領導:在AI時代如何讓您的職業生涯走在未來的道路上”。亞太策略研究所的研究主任引領了一場關於人工智能對職場和未來職業格局的影響的引人入勝的討論。研討會吸引了來自多個行業的公司的董事和首席執行官參加。

 

[青年創研庫] 「經濟專題」研究系列-捕捉元宇宙的新經濟機遇

元宇宙能為企業帶來更多選擇和出路,建議盡快制訂數碼經濟發展政策,確立加密貨幣和數碼資產地位,另推出「元宇宙發展先導計劃」培育有潛力行業。

 

[大公報]香港智造❸/善用灣區優勢 協助廠商轉型

「再工業化」 更應該融合大灣區,創造新的先進製造業及完整的產業鏈,制定相關的發展標準和平台,並為全球提供高質的自有產品和專業服務。

 

香港製衣同業協進會: 業務拓展策略獎評選與頒獎典禮

香港製衣同業協進會二十周年慶典暨理事會就職及業務拓展策略獎頒獎典禮完滿舉行,會上業界同仁共同探討2022年新趨勢,以及虛擬數字、加密貨幣、人工智能對管理者的挑戰與機遇。

 

【通脹戰略】全球大通脹下,企業保障利潤率的商業策略

未來五年,業務中斷對公司價值的影響將持續增加,可能只有12%的公司將脫穎而出,成為韌性領導者。如果企業不能及時捕獲供應成本變化,非常容易掉入營業額增長,而利潤不增反降的困境。

 

【數碼轉型】如何戰略性帶領企業數碼化轉型?

對於當下企業家,科技技術的應用無處不在,傳統企業被新進企業的衝擊越來越大。大企業也可能被新生企業以技術的手段打垮,而新企業成長速度比過往都快,類似企業發展的“摩爾定律”。

 

【增長戰略】企業高增長組合模型與未來12個增長機遇

高增長不單是一個選擇,而是企業必然要求。但是高增長是否有方法可尋?麥肯錫研究發現,高增長企業最重要的技術其實是Mindset和Organization Culture,這兩方面做的好的企業往往有高增長,包括品牌,客戶體驗,科技產品等。

 

【專訪施永青】科技時代,香港企業的挑戰與機遇

科技的進步使得為客戶服務的方式,公司內部的管理方式都出現根本性的改變,如果跟不上,一定被人顛覆,我們要適應進入新的時代。好比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時,如果你還是手工工作方式,一定是輸給機械化生產線。

 

中國日報香港:“購物節”是香港商戶的消費者偏好和產品品質的試金石

今天的大陸消費者很有眼光。“為了讓他們的商品在大陸消費者中流行,香港商人必須改進他們的產品,改進他們的服務,脫穎而出。”因此,這個節日擴大了他們的視野、市場和舞台。

 

【大灣區】灣區及內地企業如何借力香港戰略性“出海”?

當全球視野被打開,國內需求被釋放,“走進來”成為必然;當全球品味被打開,國際需求被洞察,內地企業主動產品創新,“走出去”成為可能。

 

李卓駿博士:戰略轉變突破管理困局

創新不會一路坦途,雖然我們勇敢地往前沖,但創新就像華為任正非說的「進入了無人之地」。什麼是無人之地?任正非說:「根本沒有走過這個科技領域,全世界只有華為走到最前面」,困難度前所未有。

 

【創新戰略】如何面對逆市和創新?

借貸是自古以來的老行業, 是永不會消失的, 但受到市場變化和衝擊,例如現時市場上面對的疫情, 便需要在形式和方法上因時制宜,靈活作出改變。「 大膽和勇於嘗試 , 只要不會讓公司消失便可!」 這是我一貫鼓勵團隊的信念。

 

【創新戰略】史偉莎的「生態式創新」

在非典期間,推出中抽式抹手紙機,快速佔領了手觸的拉杆式抹手紙機,當中抽式機的銷量劇增時,開始有籌碼要求紙商為自己量身定制專用於中抽式機的紙張,這樣一來就衝破了巨人對手對整個產業鏈的壟斷,成功切入了又一個細分市場。

 

【發展戰略】建立學習型組織:建立積極、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

在Covid-19和中美摩擦的影響下,經濟動蕩、前景不明,我們更需要實時關注市場及做出合適和快速的計劃。我們認爲學習型組織將能讓企業與時並進,走向未知,希望我們的經驗能爲香港企業帶來啓示。

 

【大灣區】全球創新的產業簇群 (Industry Cluster)

產業簇群其實是一個洋蔥效應,在產業附近獲取到不一定是你的產業資源;產業簇群不只是生產,還有更多專業人士等;還需要有高要求的客戶,中國有14億人口,加上東南亞众多有獨特品味的人口。

 

【汽車行業的領導力,創新與戰略】我們的顧客是誰?

5G技術的推出也加速了向5級全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這兩者的結合將促進新業務模式的發展,例如汽車共享,短期租賃和車隊業務,而這又是傳統零售商尚未準備好的。購買和擁有汽車絕對不是唯一的選擇,迫在眉睫的問題是 “我們的顧客是誰?”

 

【綠色戰略】以綠色技術應對Covid-19 :開展綠色業務的挑戰

環保之路是寂寞的,水溶塑料薄膜廠15年,艱難路子,環保人之所愛,可人們更愛金錢,我們不停的跟著客人意願開發產品,但是往往只能接上一單兩單,又要尋找新客源,新使用方法和用途,從水溶薄膜,醫療用洗衣袋,寵物便便袋,洗衣瑩珠薄膜,直至......

 

【變革管理】我們該如何面對新常態的挑戰?

“變化,持續變化,不可避免的變化是當今社會的主導因素。如果不考慮當前的世界和未來的世界,就無法再做出明智的決定。反過來,這意味著我們的政治家,商人,每個人都必須採取科幻小說般的思維方式。”

 

【CFO策略】如何儘早為新一輪疫情作準備?

新冠疫情導致的經濟衰退在很多方面都是史無前例的。對發達經濟體來說,這可能是二戰以來最為嚴重的衰退,對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來說,這是60年來的首次經濟收縮……

 

【危機管理】重新協商交易條款:投資協議等於婚前協議?

“我的投資者正在行使贖回權!我的業務已經不堪重負,實在沒有現金償還給他們。他們真的要我死了!” 在covid-19中,我最近的一位客戶哭了。

 

「史丹福大學」高才生如何夥伴香港企業從零打造千億企業

很多產品的設計都源自“生活”、源自跨界“設計”,“Disposable pod like Nespresso!”就是JUUL煙彈最原始的設想,也就有不同的“口味”的設計。設計是否可以量產?對於初創企業來說,往往很好的創意與產品會被扼殺在“量產”這個環節上。

 

【新冠肺炎資產管理】混亂時代的房地產投資理念

傳統觀點認為,房地產是一種硬資產,特別有利於投資組合多元化,因為它可以用作對沖通脹、可以提供穩定收益率回報,也可以是股票拋售後的投資機會。雖然新型冠狀病毒的爆發讓人們忙著儲備各種應急物品及食品,但這也是我們重新思考房地產投資策略的好時機。

 

【新冠肺炎危機管理】資產組合管理及最佳實踐:30% 法則

若發生災難或突發事件 ─ 如新冠病毒(COVID-19)、自然災害(2011年發生的海嘯)、自然火災(2019年發生的澳大利亞火災)、國有化、行業中斷或合併(僅舉幾例)等 ─ 你的公司仍將有70%的財力及資源去彌補30% 的損失。你的公司也將更快恢復正常。

 

【新冠肺炎變革管理】有效變革的6個策略和陷阱

COVID-19正在改變全球經濟:從銀行體系到政府財政政策,從消費者行為到全球供應鏈網路,從商業模式到人力資源和組織結構。郭博士從“持份者參與”角度直接點中了變革成敗的要穴,企業家們在變革過程一定會感同身受,同样可借鑒郭博士之應對策略來化解。

 

【新冠肺炎危機管理】大趨勢及危機管理:最糟糕的時間,最美好的時光

除員工安全和健康外,管理層還需要詳細檢討面臨供應鏈中斷,法律義務,保險範圍,銀行貸款的合規性,應對危機的額外成本,可能的停工,營運資金緊縮,第三方風險以及中斷的命令鏈。

 

《太興3.0》推薦序:戰略升級,企業精進

當一個市場出現1.0,2.0,3.0三個模式疊加的時候,1.0模式很可能突然出現斷崖式困難期,或許不少企業選擇在2.0模式中享受既得模式的收益,但進入3.0模式的企業將會從質上突破,實現高維突破,而太興3.0即是太興的自我突破。

 

[CEO教路]Crystal Group 專訪 - 從零到百億的管理哲學

Automation/自動化及 Robotics/機器人技術, 是要結合利益和資訊產生最大的果效才是最終目標, 因為每間企業都可購買相同機器, 重點是發揮最大果效!

 

[CEO教路]Octopus 專訪 - 以高靈活度和創新思維把握世界科技創新

社會、政治和文化均會影響現代科技技術的發展,所以企業必須在多變的環境中,擁有高靈活度和創新思維,找緊機遇,敏銳把握世界科技創新發展趨勢。

 

[CEO教路]The Bank of East Asia, Limited專訪 - 香港銀行業正迎來資訊科技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

香港有很多包袱, 例如政府方面, 市民心態, 政治方面; 但香港應該仍是樂觀的。

 

報告速讀:《香港“再工業化”將迎來質變:工業服務業 -- 大灣區發展的契機》

把香港放眼大灣區,“跳出香港來發展香港”,探索德國工業4.0的高端製造業與工業服務雙向發展與輸出的模式,憑藉其海外營商經驗,帶領大灣區的公司“走出去”。

 

[CEO教路]Pfizer Hong Kong專訪 - 是產品 ? 還是使命讓企業成功?

使命感很重要,研發藥物就要有熱誠,創造奇蹟,使藥物能盡快到達病者手中,不斷改良。讓我們生活得更健康,所以推動「168 家」由公司開始。

 

[CEO教路]Ericsson (HK) Limited 專訪 - 香港可能在5G時代失去競爭優勢?

香港政府也推Smart City願意投放,但是否足夠資金讓香港成為世界的Smart City之一? 地域太少, 資源回報相對成本可能不夠吸引, 成效不高!

 

[CEO教路]HY Credit Company Limited專訪 – “壞”客戶是優質客戶

策略重視客人體驗, 數碼化的創新, TU/API 聯系配合及開拓機遇, 精簡和提升運作速度, 嚴選人材, 配合新一代客戶不同需要的模式, 重視Digital Strategy /電子營銷, 緊貼市場!

 

[CEO教路]City Super Group 專訪 - 利用你已經擁有的經驗/知識去創新

City Super源自於不純正的日本英文:“City內有Surprise”; 意思是想帶出 “城內有驚喜”-Surprise ! 所以商標內也加有感嘆號“!”想帶出品牌有新意識+驚喜 , 並非一般的零售商。

 

[2018-12-16 研究報告]同是「小市場」,新加坡競爭力憑什麼力壓香港?

「市場」規模,無論是香港還是新加坡,一定無法與美國、中國大陸等相比,同是「小市場」,新加坡競爭力憑什麼佔據全球第二?又憑什麼力壓香港?香港能否突破短板邁入前五?

 

【ACCA香港峰會2018】對話《以情商的力量克服機器崛起帶來的恐懼》

頭條新聞經常警告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將很快佔領世界,或至少搶走工作。由於對技術的無知和機會主義的恐懼,各種批評者缺乏理智認識,紛紛警告公眾人工智能將產生一系列可怕連鎖效應。

 

[工業貿易署 訪問] 穩操勝券拓展業務三步曲:重覆性、鄰近移動、堅守原則

中小企業在發展業務的過程中,時常會遇到一個樽頸位,就是當核心業務發展到一定階段,想開拓其他業務但不成功。

 

[專家之言] 如何應對變幻莫測的商業世界

在商業世界裏,難以預測的改變(unpredictable change)似乎是一個永恆的現象,一般人可能會用以下數招拆解問題:創新、創意、靈活、聆聽、靜觀其變等,但學者卻能把複雜的、難以預測的改變分門別類為VUCA,並適當地應對難以預測的改變。

 

[千禧世代調研報告] 輔導千禧一代,而不是管理

非千禧一代工作執行反饋一般趨向與季度性,而千禧一代,超過50%被訪者更希望月度獲得工作反饋與幫助。而在香港超過70%企業管理者會對千禧員工進行每月,甚至每周進行輔導。

 

[2018-9-20 研究報告] 場景式領導千禧世代的4個關鍵點

千禧世代已然成職場主流,獨特的世代性格與職場訴求,讓領導者與管理者陷入困境。場景式的領導方式,協助員工完成企業所需的工作,輔導員工成長成為領導者的天然責任與義務。

 

[IES 2018啟示] 大灣區創新創業人才爭奪戰,香港刻不容緩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出台在即,其他城市接連出台各項誘人的人才引進政策,包括資金資助、住房補貼等“真金白銀”,希望引進港澳優秀人才到當地創業。搶人之戰已經打起,香港刻不容缓。

 

[2018-3-26 研究報告] 如何運用OKR讓「平衡計分卡」更具創造性?

BSC從戰略地圖、平衡計分卡、行動計劃表三維度進行戰略制定與執行,OKR則強調自下而上的目標跟蹤完成的指導工具。兩者融合將更好協助企業進行戰略管理、目標實現、甚至創新管理。

 

[2018-1-4 研究報告] 如何啟動OKR策略激活企業

源於INTEL與Google的目標與關鍵成果法是激活員工創造力、激活企業活力以及驅動企業創新的管理利器,更是激活傳統企業創新基因的運作方法。

 

[香港品牌發展局 訪問] 經典品牌走上創新路 企業老化重生有法

對銳意踏上創新路的經典品牌而言,背負固有傳統究竟是他們創新路上的絆腳石,抑或能在新舊文化調適得宜下,發揮出優勢互補的作用,令品牌價值更上一層樓?

 

[工業貿易署 訪問] 產品周期趨短 銷售團隊須提高效率

現今世界資訊爆炸、產品銷售周期縮短、客戶要求提高、網上銷售推廣漸成主導、及市場範圍向海外拓闊等趨勢,都反映中小企業正面對更激烈的競爭。在新的經營環境下,中小企業經營策略應如何調整?

 

[2017-11-7 研究報告] 香港可成引領全球的「服務創新」樞紐

產品與技術創新是基礎,而服務則是將產品兌現價值的通路,所以服務上的創新成為企業通達利潤的關鍵環節。從產品角度你可能無法超越某些大公司,但你必定有你的創新服務方式,而這些服務上的創新反而是你生意得以生存的基礎。

 

[香港經濟日報 訪問] 打工仔迎升職 須具3種領導習慣

升職和加薪是打工仔的夢想。打工仔除了要努力工作博取表現,有一定年資的其實也應該及早裝備自己,準備將來升職的可能,畢竟當一個部門的「食物鏈最低層」,和當一個需要帶領團隊的部門主管甚至是公司管理層,要求都不一樣。

 

[2017-8-28 研究報告] 2030香港的職場、創業與企業轉型機遇

面向2030年的香港,作為一個初入職場人士,職業方向在哪?需要什麼職業技能?香港的創業機會在哪裡?如何創造2030年需要的企業?傳統企業是否需要轉型?基於什麼前提和條件成功轉型?

 

[香港經濟日報 訪問] 培養員工主動拆彈 可解企業危機

不少管理人員發現,下屬嚴重依賴他們作出決定和採取行動。當員工不能獨立地適時處理問題,或會為公司帶來管治危機。

 

[2017-5-31 研究報告]粵港澳大灣區戰略下香港產業簇群思考

特首梁振英破格獲得『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發言,可見香港這個『超級聯絡人』在『一帶一路』戰略中地位之重。但香港作為一個世界發達經濟體,不應僅僅充當『聯絡人』的『中間人』角色,仍然需要不斷提升自己。

 

[香港經濟日報 訪問] 銷售部門4大新角色 助變革

銷售員應跳出以往只求跑數、湊客的框框,增加與企業內其他部門溝通,發揮對市場脈搏的知識,帶領公司企業文化轉變,變得更貼近時代需要。

 

[香港經濟日報 訪問] 經濟轉型 企業需釋放團隊潛能

在環球經濟轉型下,香港已不能再靠食老本,必須跟着時勢走。企業轉型時的困難之一,是難以善用原有團隊的能力。

 

[香港經濟日報 訪問] 管理新世代法則 理解80後90後想法 善用創意與活力

社會常有聲音指,80後與90後未定性,不循規蹈矩,但他們有創意,對資訊科技確實拿手,怎樣驅使他們為公司出力是管理上的大挑戰。

 

[香港經濟日報 訪問] 港幸福指數全球排75位 誰偷走了港人的幸福?

香港人幸福嗎?2016年香港幸福指數在全球排名第75位,比2012年的81位「幸福多一些」,但其實在亞洲主要地區中,香港人最不幸福。高樓價造成大量市民無法幸福地在香港生活;而收入不均導致兩極化,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裏,也偷走了香港人的「幸福」。

 

[2017-2-28 研究報告]聯合國幸福指數香港排名料再度落後,社會公平極需關注

聯合國將於3月20日發佈新一年度幸福指數報告,除在原有的六個指標的前提下,聯合國將更關注「社會公平性」。預料香港的人均GDP、清廉程度等指標上雖然將持續佔優,但香港社會各種不平等因素日益嚴重,使香港整體指數得分應再次落後亞洲四小龍。

 

[香港經濟日報 訪問] 香港競爭力續跌 學者:只讀「賺錢」科目局限年輕人創意

香港擁有全球最佳基礎設施,但該優勢同時是扼殺創新的元兇,正正因為資訊及交通發達,新的科技出現亦未能為市民帶來更明顯的方便,故科技創新發展較周邊國家遲緩。

 

[2016-12-12 研究報告]全球經濟格局在變,香港創新深受挑戰

世界經濟論壇將於明年競爭力指標將進行相應的調整,除了繼續看重生產力要素外,所有指標更傾向前瞻性與創新性,而香港,近年來創新生態一環一直相對其他指標弱,這一調整將可能令到明年香港的競爭力跌出前十名,甚至還會跌至更低名次。

 

[香港經濟日報 訪問] 特朗普3大策略成功 登權力高峰

特朗普(Donald Trump)當選下任美國總統,舉世震驚,視為難以預測的黑天鵝事件。但他並非一個單純的狂人,而是憑藉掌握身邊的機會,走向成功的企業家。

 

香港企業社交媒體戰略勢在必行,但未深度應用

智能移動設備普及下,Facebook,Whatapps等既是個人社交工具也是企業的運營工具,使得人們生活與工作已經無法很好分離。而在香港,企業對社交媒體訴求日益強烈,也賦予很高期望,但其更多應用于特定領域,例如客戶服務、產品/活動宣傳、形象展示等。

 

[香港貿發局 訪問] 善用閒置資源 「共享經濟」尋商機

「共享經濟」的新經濟模式來臨,有專家認為「共享經濟」在未來幾年更會成為全球新趨勢。要在共享市場中佔先機,企業需要多花心思制定有效的銷售及營運策略。

 

[香港經濟日報 訪問] 學懂溝通3招 化解同事不和

雖說商場如戰場,但擁有一個好團隊,做事才能事半功倍。作為部門主管,如何培養下屬協作精神?

 

如何在經濟增長放緩中逆流而上 -「應對」經濟增長放緩帶來的衝擊

回顧美國過往30多年的4次經濟增長放緩,一項比較研究發現:9%的公司在走出經濟增長放緩後變得比之前更強大。在經濟普遍被看低的情形下,公司該如何避免低迷帶來的衝擊,在低迷中實現超越,使自己變得更強大呢?

 

重新審視內銷策略 -「把握」內地市場商機

雖然不少製造業港商已開始投入內銷市場,並以內地中產階級和商業群體為目標,但由於港商普遍對內地市場缺乏瞭解,加上受到資金、規模等限制,因此在探索和實踐過程中面對不少挑戰。

 

如何整合“供應鏈”運作社會企業?

商業致力於解決 “供”“需”問題而達成經濟目標,而政府更關注公共資源分配與社會管治等社會目標。社企則是融合社會目的和經濟目標,但“供需”依舊是企業的出發點。

 

如何創建“共享型”社企?

我們不奢望每人嘗試成立一間社企,但至少可以讓大家了解到其實我們也能參與到社會服務中,或以更多方式為社會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如何透過組織結構調整有效提升業績?

在經濟動蕩期,面臨業績壓力的CEO普遍都會進行一個決策:結構重組。但貝恩公司研究發現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重組能顯著改善業績,Chrysler,Yahoo等反而在重組中陷入困境。

 

[香港經濟日報 訪問]共享經濟大熱 企業4招轉型

近年Uber、Airbnb等標榜「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ies)的平台相繼出現,大大改變了現有的經濟模式。任何人有閒置資源都可以靠網上平台分享或者出租,用家消費自然有所減少,為不少傳統行業也帶來新的競爭和衝擊。

 

如何在市場動蕩期脫穎而出?

在經濟動蕩,不確定性是企業競爭基本特徵的今天,企業如何求生,甚至永續成長,成為市場的長期領導者?哈佛商學院院長研究發現,9%的公司在走出經濟增長放緩後變得比之前更強大。

 

如何鑒別企業競爭力實現能力突破?

Google、Facebook等公司,雖然你不了解他们的運作、他們的組織架構,但依舊會認為他們非常強大。這就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魔力,他是無形的,無法直接觸摸到的,無法直接量化的,卻又給公司帶來無限的價值與影響。

 

如何構建持續的品牌競爭力?

無論企業規模如何、所處哪個行業,建立良好的品牌資產能帶來顧客的忠誠和豐厚的利潤,從而建立與恰當的管理品牌資產成為眾多企業首要的任務。

 

[香港經濟日報 訪問]3招管80後 拆解Google成功秘笈

很多公司只着重改變同事的處事方式,但忽略了辦公室環境、人事架構等安排,反而不利公司的運作,三者是環環緊扣,而且需要從上而下實施,方能建立良好的企業文化。

 

[大公報 訪問]ZARA成功之道 環環緊扣

ZARA最大的競爭優勢,在於產品設計、物料採購、生產和物流管理、銷售和宣傳策略等環節層層緊扣,讓其競爭對手難於仿效

 

[香港經濟日報 訪問]法國黃頁救亡 網上4招新路向

在網銷興盛的時代,零售商也應優化自己的網上平台,了解客人分別在網購平台和實體店的體驗。

 

銷售如何高速倍增?

企業在尋求增長時通常遭遇三大誤區:擴大現有產品線和品牌,開拓新地理區域市場,或從眾進入熱門行業。但在今天,一家企業在一個行業內滿足所有客戶的需求已經是天方夜譚。

 

通用汽車成本控制的“明知故犯”

一個行業的倒下是市場發展的結果,而一個企業的倒下則更多是自身經營的後果。壓倒製造企業的內部原因往往只有一個:成本無法適應市場。

 

如何讓市場部成為公司業績增長的引擎?

蘋果新產品上市,消費者心甘情願一整夜排隊高價購買,到底是銷售人員能力強,還是市場營銷工作到位?

 

 如何調整定價政策獲取更高利潤?

Warren Buffett曾說:“衡量一個企業最具決定性的信號就是它的定價能力。如果你提升價格不會導致業務轉向競爭對手,你的企業處於很好的商業模式,否則你的業務很糟糕!”

 

無助于顧客「把事情做好」的產品

眾多公司基於詳細的市場細分,推出面向不同地區、年齡階層、職業等市場細分的產品,但卻失敗收場。原因就是他們根本沒有根據顧客的實際工作及生活所需而研發產品。

 

提升供應鏈速度的9種招式

科技和通信領域如閃電般迅速的進步,使全世界的人們可以空前地彼此接近。世界變得平坦,是不是迫使我們跑得更快才能擁有一席之地呢?

 

Sony:危機下的策略选择

哈佛商學院卡普蘭教授指出,許多高管都會本能地在經濟增長放緩時削減開支,但這種不分青紅皂白的毀滅性反應是一個很大的錯誤,因為它沒有區分短期和長期的運作戰略。

 

孩之寶:成功企業的創新之痛

成功企業要想將突破性的創新構想轉變成突破性增長,必須拋棄原有成功模式,在借用原競爭優勢基礎上努力學習其他經驗,儘快找到一種制勝的商業模式,走出無望的境地

 

港企市場與市場部協助水平報告

市場部與銷售部更像戰場的參謀部與戰鬥部隊,如果參謀部隊能及時獲取前線信息,作戰不能及時得到明確的作戰方向,雙方配合完美,增勝利可達。否則前線肯定屢戰屢敗。

       

港企以原價交易能力報告

企業管理者都很清楚,價格是企業利潤水平最直接的調節指標,往往提高或降低1%的價格,將會導致利潤20%到50%的變動。

 

[香港經濟日報 訪問]破解企業迷思 熟客不一定是好客

「公司利潤與客戶忠誠度無直接關係。熟客唔一定唱好你,有時還會狡猾地想『陰乾』你。」顧及粉絲的同時,企業也不能忽略潛在新客群。

Australia: +61 3 9015 4991

Singapore: +65 6850 5067

Hong Kong: +852 3970 1828

Email: cs@apifs.net

Asia Pacific Institute for Strategy (C) 2024

Powered by Wild Apricot Membership Software